澈萝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知识大全

古玉的熟旧感是什么?质变如何影响古玉的价值?

时间:2023-07-03 19:15:10作者:小编阅读:

玩古玉的人常会说到古玉的“熟旧感”,对古玉的熟旧感,描述有很多种,有人喜欢说“白水煮萝卜”,有人喜欢说像“鱼冻”,或肉冻,甚至有人会说古玉的熟旧像吃剩的半颗糖豆……我也多次形容脱胎古玉“如油似冻”,总之,这些描述很多,不一而足。

其实,古玉的熟旧感,本质就是古玉发生了质变。这种质变在高古玉中最为明显,往往伴随着玉色会变色,白玉往往会成为淡黄色,失去原有玉色。明清玉中,入土的也有之,入过土的古玉经过把玩或佩戴,会明显看出老熟的质变,只是这种质变程度远不及高古玉,毕竟,几百年和几千年之差,玉在钙化、沁色、冰裂纹甚至局部解理方面,高古玉要更明显。也正因此,我个人一直认为高古玉从鉴定难度上,相较于明清玉要更容易,毕竟那种沧桑老熟是难以掩盖的。

下面从本人几件藏品里,一起再次重温这种古玉质变的特点。

这是一块和田籽料,原皮色部分的沁色和熟旧冻感,实际上是一种变质,可以作为参照。

这个文化期的地方玉勒子,红沁吃透,稍加上手盘玩,可见它的熟旧度和皮壳,跟上图籽料有共性。

这件乾隆工“魁星点斗”籽料玉牌,虽短短数百年,玉质也发生了变质,熟旧如冻——当然这跟籽料本身的密度和油性也有关系。

清代马鞍戒指,也已出现质变,本身就是黄玉籽料,在传承中颜色更深。

这个玉兽,不同朋友看到商代、汉代、六朝的都有,但无疑是入土古玉,本是白玉,通体沁黄,严重质变。

春秋战国的龙纹小玉壁,本是白玉籽料,它原本的玉质可能接近上面的魁星点斗玉牌,是否能看出籽料的油性和光气?但数千年质变,已经不像白玉了。

西周时期的小玉羊,曾是白玉籽料,奈何沧桑巨变黄如油。

商代咬尾龙,局部已钙化,沁色浓艳。钙化边缘和玉质交错处,冻感十足,质变明显。

跟上图的小羊一样,这个牛和狗,也彻底质变黄化。

我贴身佩戴的西汉螭虎鸡心佩,因为开片薄,质变更严重,边缘钙化沁色已透,现在彻底脱胎,整体像一块油,红沁处玉质也恢复。

过手的一件龙纹勒子,内外质变更明显,我很怀念它,看到照片,回忆起陪伴的美好。

总之,古玉的质变,一旦掌握住,就更容易走对路。这种质变,有时候会比较透,常有人误以为是“青海料”或其他杂料,殊不知,青海玉的水透和新嫩感,在入土古玉的苍古熟旧面前,是经不住审视的。当然,理论归一方面,过手量和格物致知的精神,才是我们眼力持续提升的根基。

标签: 上一篇:艺术品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如何利用书画作品进行理财? 下一篇:什么是自然的橘皮纹?如何区分自然纹与现代仿品?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都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、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邮箱:1379933817@qq.com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相关推荐

热门动态

精选文章

随机文章

推荐

回到顶部